要健康還要過好人生,長期加班、過度消耗,人才容易心死

2024-08-09|新旅程Newjourney|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加班」變成審核新進員工的資質優劣、對公司是否忠誠,以及年終績效的標準,甚至成了是否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主管的憑據。加班的背後,深藏公司中制度及文化的問題,就算員工有勞基法的保障,以時數報上薪資,但也有許多公司打著「責任制」占員工便宜,打卡下班後仍得繼續工作。

圖片資料:Pexels 網路免費圖庫資料網

現在的多數人,在下班時間的半小時內離開,放心讓自己好好下班,找回自己的靈魂、生活的步調,下班仍看見夕陽餘暉,如沐春風。

下班後,「好好生活」才是該做的事。

可以好好吃頓晚餐,吃完飯追一部喜歡的美劇,稍晚一邊做運動,一邊聽一張舒心的專輯;睡前,放鬆地洗個澡、看一本書來培養睡意,和另一半講完電話後,安心地睡上一覺,肯定少有機會焦慮或失眠。

若是被強迫加班,誰的臉色都會垮下來,只得向美好夜晚說再見。但是,一旦擺出了臭臉,打馬虎眼交差了事,事情肯定做不好,若主管上司還進一步要求「謹慎完美、品質第一」真的就更令人吃不消。

無論負責什麼樣的職務,沒有員工會願意每天犧牲私人時間加班,個人的生活品質、家庭及關係,永遠都勝過工作,並且,資方的主管老闆,更不該打著「責任制」來綁架員工的私人領域,甚至是人生,以升遷加薪、績效評估作為威脅,都不是正規或不健康的公司文化。

長期加班讓人過度消耗,反而更難付出

常態來看,離職率的高低,能以員工的加班頻率來觀察,甚至能檢視制度的完整度,及公司的遠程發展,另一方面,職員當然也會以這點來評估公司是否可以長期久待。加班成了最真實的數據,道出多數公司的內部管理問題、組織主管帶人方式的瑕疵,還是該企業現在及未來是否有最重要的資產——即一票願意全力支援公司的優異員工。

體制不健康的公司常有一種態度,認為「榨乾用盡人才」就能帶來最高產值。反過來看,人才若被過度消耗,也端不出好菜為公司貢獻,當無償為組織付出不再是選項,眼下只得離職。人才一旦死了心,無論是被拋棄或主動要離開,也只是讓制度更加腐化,減少更多值得的人才,這損失莫大。心死了,就沒有意願再付出,還能談什麼呢?

將心比心,加班不是唯一的解法

常聽到有主管打著「共體時艱」、「公司要求」的名號,帶頭要下屬一起加班,殊不知許多問題並非在下屬身上,病灶來自主管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能力。作為主管得要知道事情的底線和職務的劃分,向上與老闆溝通清楚;客戶如果立場不明、回來拉扯,就得想辦法與客戶說明規則;供應商或工廠老是愛延遲,就要整合問題,明定賞罰;員工長期工作量暴增,就要請人資開職缺;若是有突如其來的專案進來,更該提早安排輕重緩急的順序,而非一切照單全收。

若是基於公司制度產生的問題,那就不是下屬員工的職務管轄範圍,要求加班再加班,減去的只是健康,工作永遠都不會有全部完成的時候,只會讓下屬員工更厭世,而主管也沒做好該完成的本分。身為主管,需要判斷下屬的職能放到正確位置,面對共同的困難有積極解決的耐心,並非不明事理地要求下屬奉獻時間及體力和逃避問題,若能好好協助員工,釐清工作重點,即便是本身經驗和能力較為缺乏的員工,也能達到主管所要求的標準。主管和員工彼此將心比心,才能共同成長,營造良好的辦公氛圍,為公司帶來適切的貢獻。

 

人生不該只剩下工作,工作的本意是以收入來支撐生活,讓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品質可以更好,好的生活樣貌使人感到幸福與快樂,如果全盤投入工作,失去品質及快樂,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呢?只是成為了工作機器人,無心地以齒輪運行著。而好好努力工作是本分,好好過生活、安排人生,更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