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喪禮與過去的不同,一起練習道別吧!

2024-07-23|新旅程Newjourney|

人的一生當中,一定會經歷生離死別,這是生命過程當中很重要的循環;經由輪迴的循環,新生與逝世就如此的流動下去。生命的逝世我們會感到遺憾及惋惜,但新生也為我們迎來新的期盼於希望,在這樣的信念下,現代的我們對於生死也相對較為坦然與釋懷,對於離世的感受也跟過去不太相同。

禮車和花
圖片來源 : Adobe Firefly AI生成

一個人的離世就像是留下了一個黑暗空洞,曾經出現在生活周遭的生命靈體,瞬間的消失與停止,彼此連結的每個回憶與過程,之間深刻聯繫和互動,剩下曾經擁有過的腦內記憶。人們相信,在生命剛逝世的前期,還保留存著靈魂與肉體最後的連接,因此喪禮成為人類文明對死亡和逝者的尊重以及對生命的敬畏而有的重要儀式,然而從古至今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當代,喪禮經由時間的演化,加上心態觀念上的轉化,已跟以往大不相同,這些差異反映出社會價值觀、文化演變及現代科技進步,也影響了現代喪禮的流程與變化,這些不同又帶來了什麼呢?

儀式感的簡化

古代喪禮來說,因環境及宗教帶來的極大影響,從古代曾有長達四十九天的服喪,到現今簡化為七天,或直接擇日舉行告別式精簡服喪日程。從宗教角度來說,也從過往繁文縟節的多重祝禱儀式減少許多實際流程,例如道教頭七做旬就是簡化較多的儀式,佛教的祈福誦經也有簡化相關經文等。

依照往者喜好,增添個人化

現代喪禮來說,有更多的選擇與多樣性,殯葬業者會與喪家配合往者生前喜好,或是遺囑吩咐的內容,為往生者做出不同的喪禮風格設計,如往者生前從事藝術相關工作,在靈堂或告別式會場增加文藝內容,使用畫品做布置,現場播放文青類別音樂等,滿足家庭和親友的需求,達到個人化、溫馨、尊重和紀念。

喪禮與環保接軌

環保意識的抬頭,也接而影響對於喪禮的安排,挑選生物降解棺材和骨灰盒、選擇樹葬、花葬、自然墓地。業者延伸綠色葬禮服務,使用回收喪禮用品,如鮮花、蠟燭和紙張,以減少浪費。解決地利的不便,減少交通能源消耗,提供數位線上追憶服務,方便親友參與。

對往者情懷可更直接傳達

過往喪禮上,期間氛圍都較為嚴肅,現在則改變成更加開放和包容,如可以直接的寫下對往者思念祝禱,設置回憶區域或追憶牆,在喪事現場開放討論、悼念與往者的情感,分享悲傷和回憶,皆與傳統不同。

相關禁忌大幅減少

在我們一般認知當中,觀念死者為大,也因此延伸出禁忌與限制的規則,避免冒犯往生者,現在已經有一定的轉變,像服喪期間存在特定的飲食禁忌,如不可葷食,現在就會依照個人取向決定。服喪期間服裝和外觀也有較嚴格規定,全程需著裝孝服或黑色服裝,現在就要求較為寬鬆,可依時段換下或是穿著素色服裝即可。

 

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價值觀的演進,現代喪禮更強調對逝者的個人紀念和尊重,不再只是生命的逝世,而是賦予新的定義與意義,緬懷與永存與逝者的回憶,長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