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永恆 回歸大地:讓我們一起認識環保自然葬

2024-01-24|新旅程Newjourney|

「葬禮」是逝者在這世界上最後的儀式,更是生者表達對已故親友的情感依託,甚至是代為完成人生最後心願的重要歷程。

輕輕地我走了 走入天地間 – 「環保自然葬」的方式

隨著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和講求簡單不失隆重的葬禮趨勢,訴求土地循環利用以及回歸自然概念的「環保自然葬」成為近年來的新選擇。環保自然葬是指「當人死亡後,以火化方式將遺骸燒成骨灰,但不做永久設施、不放進納骨塔,不立碑、不造墳、不記亡者姓名」,又被稱作綠色殯葬或是多元自然葬,目前有以下四種實行方式:

公墓內

圖片資料:Pexels免費圖庫資料網
  • 樹葬、花葬

將骨灰研磨再處理後,放入可分解的袋子或盒子中,再埋入公墓內,並在上面種植樹木或花草,或是將骨灰埋葬於樹木根部周圍,待自然分解後便成為植物的養分。目前台灣多屬於樹葬,提供花葬的地點較少。

  • 灑葬

在公墓內以拋灑或淺埋處理後的骨灰;或在骨灰上覆蓋一些土壤與花瓣,使其回歸大地。

公墓外pexels-alexandros-galatas-14171447.jpg

圖片資料:Pexels免費圖庫資料網
  • 植存

在公墓外的政府指定綠化地點埋葬或拋灑骨灰,再慎重地灑上花瓣取代燒香和冥紙。植存區會定期掘地翻土,確保骨灰與土壤相互混合、自然分解,達到土地休養生息與循環使用的目的。目前全台提供植存的地點僅新北市的金山環保生命園區和三芝櫻花生命園區,且每日受理的名額有限,可能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

海葬

pexels-peter-fazekas-1170585.jpg圖片資料:Pexels免費圖庫資料網

 

海葬是將研磨處理過之骨灰於政府劃定之合法海域內直接拋灑,或裝入無毒性易分解材質之容器內拋入海中。過程中,由家屬為亡者做最後祝福祈語後,以鮮花花瓣代替冥紙,於眾人默禱下,目送骨灰沉入大海。部分縣市政府每年會舉辦一次官方聯合海葬,此外也可透過殯葬業者代為規劃安排。

除了上述環保葬之外,近年來也出現新的方式「鑽石葬」,是透過將人體內所含有的碳元素進行多次提純、進化、萃取和高溫高壓加工,最後得到的骨灰鑽石,又稱「生命晶石」,因為每個人身體裡的微量元素不同,製作出來的寶石色澤也會不同。對部分人而言,能夠將保有親人骨灰的鑽石帶在身上,是一種情感上的寄託和心靈陪伴,別具意義。

pexels-arjiv-exports-5362404.jpg圖片資料:Pexels免費圖庫資料網

一般公墓收費約從8千元起跳、公立納骨塔約5萬元至10萬,而環保葬則依各縣市收費不同,從免費至2萬元都有,加上政府推廣和補助,費用上較有彈性空間。環保葬訴求友善循環使用土地,不過也因為進行的方式與傳統觀念有所不同,有民眾擔心逝者無法安定長眠,且後續家人無法或不方便祭拜;也有人從風水角度來看,認為會影響後代子孫的運勢等。葬禮的選擇仍需視個人與家族信仰與接受度,才能有個圓滿結果。

選擇環保自然葬後,如何追思祭拜?

傳統葬禮主要以土葬,或是火化後,將骨灰安放在靈骨塔,逢清明節或親友想追憶逝者時,可以到墓地或塔位前祭拜和禱告,而環保自然葬少了實質的墓碑、塔位,卻更貼近「回歸大自然懷抱」的理念,對於家屬而言雖然無法進行傳統儀式如焚香、祭拜、燒紙錢等,但追思的心意依舊可以轉換成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例如祭拜家中牌位、舉辦家族追思聚會、透過線上追思,或是到骨灰安息的園區獻花和禱告,相信都不減追憶故人和凝結家族情感之意。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越來越多人預先決定好未來身後事的方式與過程,為的就是讓自己或家人提早準備,而沒有遺憾。

 


提前規劃末趟旅程,讓生命能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