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 人生的謝幕式 對逝者最後的告別

2024-04-02|新旅程Newjourney|

奠禮儀式是台灣傳統禮俗中較為繁複的一項,每個環節對逝者與生者都具有其特殊意涵,其中「出殯」,亦可稱為「出山」、「移靈」,在告別式後將亡者遺體靈柩出發歸葬的過程,傳統習俗上會由道士或法師主持儀式,引領親友陪伴逝者走完人世間最後一程。

圖片資料:unsplash免費圖庫資料網

 

傳統儀式中的出殯

一般喪期從遺體安置、豎靈、訃聞、入殮、告別式到選擇吉日出殯,大約為10-15天,會依據不同的宗教信仰而有所延長或縮減。在出殯前的傳統宗教儀式主要分為「封釘」、「旋棺」、「家奠和公奠」、「起靈」、「發引」和「辭客」等。

  • 封釘

「封釘」也稱「封棺」或「安釘禮」,由宗教師口唸吉祥話引領逝者家屬手執斧或槌,點釘封棺,若是父喪由叔伯為主釘,母喪則由舅父為主釘;封釘之後,宗教師會帶領家屬逆時鐘繞棺三圈進「旋棺」,表達對逝者的不捨。

  • 家奠/公奠

於出殯前一天佈置好告別式禮堂,在出殯當天供家屬和親戚參加「家奠」 (或稱家祭),向逝者進行最後的告別;接續是「公奠」 (或稱公祭),則是對外讓逝者的友人、公司行號和團體組織等外賓前來上香弔唁,同時向家屬表示哀悼。

  • 起靈

為告慰亡者即將歸葬,並將靈柩 (棺木) 抬起送上靈車 (禮棺車)。

  • 發引

指的是啟動靈車出發,將靈柩送往墓地或是火化場,逝者家屬會尾隨於靈柩後方行進。

  • 辭客

在發引一小段路後會停下靈車,家屬會轉身向前來送行的親朋好友鞠躬致意,並請親友留步表示「辭客」。

 

不同宗教的出殯儀式

  • 道教、佛教

在台灣較普遍信仰的道教與佛教在儀式流程上較為相近,會選擇吉日出殯,並於出殯當天舉行家祭和公祭,供親友上香致哀。

  • 基督教

在出殯當天由牧師主持安息禮拜,包含唱聖詩、祈禱、讀經和證道,最後在親友的追思與致哀後出殯;也有教徒會選擇先行火化後,再將骨灰帶到教會舉行追思禮拜;此外入殮、安息禮拜或埋葬日期則以親友們方便參加的時間來安排為主。

  • 天主教

在出殯前一天晚上,有「禱告」和「守夜」儀式,出殯當天則由神父主持「殯葬彌撒」,彌撒儀式後再行家祭與公祭,接著大殮蓋棺、封釘起靈出殯,後續流程與傳統喪禮相似。無論是哪一個宗教,在生命結束時進行的喪葬祭儀,都是對逝者表達的慎重禮敬與追思。

天使_pexels.jpg圖片資料:pexels免費圖庫資料網

參加出殯告別式的習俗禁忌

出席告別式時務必留意以下注意事項,才能表達對喪家的尊重也能確保行禮如儀:

  1. 服裝:不一定要穿黑白色系,建議以素色或深色款式為主,避免穿著過於鮮艷及破洞衣物。
  2. 上廁所:想如廁時要說去上「洗手間」或「廁所」,而不要說去「化妝室」。
  3. 不說再見:親友前來拈香祭拜,離開時不說「再見」,可點頭致意或改以「請保重!」、「慢走!」來表達即可。
  4. 奠儀(白包):以單數金額為主,要留意如果錯過了出殯時間,千萬不能再補包! 如訃聞註明「懇辭奠儀」,代表現場不收白包,若已經包好是不能再拿回來,這時喪家會協助把白包裡的錢換到紅包袋裡,比較講究的喪家還會把金額湊成雙數或在紅包裡放糖回送討個吉利。

※以上民間習俗禁忌僅供參考,切勿過於迷信。

 

隨著社會環境改變,現今的喪葬儀式大多委託禮儀公司在殯儀館進行,可依照喪家期望進行的宗教儀式來客製化安排,治喪流程和天數跟過去相比也簡化和彈性許多。正因為喪禮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若能事先了解各個儀式背後的意義,相信未來在規畫身後事時,更能妥善安排,圓滿人生最後一哩路。


提前規劃末趟旅程,讓生命能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