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 而是積極讓生命的最後不留遺憾

2024-02-26|新旅程Newjourney|
DSC_4460.jpg圖片資料:攝影師 Zen Hsiao

如果可以選擇死亡方式,相信多數人都希望在最後的人生階段是內心平靜、沒有痛苦及遺憾的自然善終。

選擇「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更不是安樂死          

當面臨病症末期,患者和家屬日日承受旁人難以想像的身心折磨與壓力時,究竟該繼續效果有限的療程,還是考慮另一條路,讓安樂死與安寧療護議題近年來備受討論。

仍有不少人不清楚「安樂死」與「安寧」之間的差異,簡單來說,安樂死是在病人自然的生命終點前,透過藥物主動提前結束生命,目前在台灣未合法化;而安寧療護的初衷則是停止侵入性的治療,如化療、洗腎、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徵象等,改以「緩和症狀」的醫療方式減輕症狀,讓末期病人能平靜、安心地走向人生終點,兩者是截然不同的選擇和歷程!

「安寧」是更高規格的身心照護

每一位安寧病患都有專屬訂製的照護模式,以成大醫院為例,就曾有乳癌末期的安寧患者,持續接受荷爾蒙治療後,病況逐漸穩定,存活期遠遠超過醫生原先的預估。成大的安寧居家醫療團隊更是24小時待命,包括在家替病人抽腹水、超音波等治療,甚至為病童縫製氧氣帳讓他們吃東西時不再喘吁吁,或是攜帶充氣洗頭槽讓患者能輕鬆躺著洗頭……等等的舒適照護,對緩和病患身心有很大幫助。

許一個有尊嚴的終點旅途—如何進入安寧療護

當經由兩位專科醫師判斷疾病已無法治癒,且病人的預期生命少於六個月,患者及其家屬可選擇轉入安寧療護,並簽署相關同意書;或是做決定前,由主治團隊協助安排健保給付的「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讓醫護團隊與病人、家屬一起坐下來溝通,由專業人士解答相關疑慮與擔憂,或擔任病人與家屬之間意見不同時的溝通橋梁以理解彼此的想法,也讓雙方理解安寧療護最終目的是希望達成彼此的心願、減輕疾病末期承受的身心苦痛,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溫柔堅定的支持—安寧照護資源

台灣現有的安寧照護資源分為三種型態,可依據病人需求和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式:

  • 安寧病房

目前全台約有80多家醫院設有專屬「安寧病房」,由專業醫療團隊、社工人員和宗教師所組成,提供患者身、心、靈完整的支持和相關醫療協助。 當病況穩定時可以出院轉換成其他療護方式。

  • 安寧共同照護

病人可以留在原病房中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團隊與原有的醫療團隊的共同照護,並在病人既有的治療計畫中加入安寧療護。共同照護期間以1個月為限,可視情況申請延長,是住院安寧的另一種選擇。

  • 居家/機構安寧療護

當病人症狀穩定,希望出院回到熟悉的家中,可選擇居家安寧模式,由安寧療護專業小組定期至家中訪視,協助病人緩解各種不適症狀、身心護理及提供家屬照護技巧指導,同時也有醫護人員 24 小時待命,以便提供即時協助。此外只要符合居家療護條件者,無論是在護理之家或是安養機構同樣可以申請。

珍惜最後時光 好好說再見

透過安寧醫療團隊的緩和療護,甚至協助病人完成最後心願,都能有效減緩疾病帶來的苦楚,最重要的是,安寧療護讓病患與家人能安心相伴走過人生最後的時光,彼此不留遺憾。

 


提前規劃末趟旅程,讓生命能得以傳承